学校换来换去,学科也换来换去。一下为拯救海豚而读海洋生物,一下改读市场行销,隔年换成会计,觉得无趣又改念金融。
32岁的“我爱台妹”鸡排店老板娘王亭文就是这么一个定不下心的人,唯独在新加坡开餐饮店这回事,她坚持了八年。
一切要追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。当时,15岁的王亭文因为受不了台湾的填鸭式教育,在母亲的安排下,于1999年搭上技术移民的热潮来到新加坡,逃过了台湾的联考。如今,她已是本地“新台商”的中坚分子。
和很多台湾学生一样,她一到新加坡就下苦工勤学英语,初级学院毕业后到纽约念大学。期间,她到台北一家台企实习两个月,因为办公室环境“很暗、很差”吓坏她,从此打消当会计师的念头。因为通晓中英语,她在美国的生活多姿多彩,实习机会源源不断,打工赚到的零用钱供她四处旅行,在纽约吃遍各国美食,但唯独台湾料理找不到。
王亭文回忆说:“泰式、日式、韩式都尝过,但就没有台湾料理。我当时想,一份韩国炸鸡就要20块美金,我们台湾的盐酥鸡、鸡排,为什么就只能在夜市廉价地卖,一点品牌都没有?台湾其实有很多东西很好吃,可是就是走不了国际化,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,也是我们心中的一个遗憾。”
为了弥补心中遗憾,毫无餐饮业工作经验的王亭文在大学毕业后,决定开一家台式料理店。那时候,刚好母亲和弟妹全都在新加坡定居,所以她决定不留在美国发展,也不回台湾,而是到新加坡创业。
王亭文说:“新加坡像我们的第二个家,它是一个中西合并的地方,很像我和妹妹。你说我们‘很台湾’也不是,她12岁离开台湾到新加坡,我15岁离开。我们的青春期在新加坡度过,做事的方式和各种想法都受新加坡影响很大,我觉得我们是偏西方一点。”
企发局协助品牌走出国门
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,给王亭文提供了一个创造品牌的好平台。令她更感恩的是,官方机构还出手协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。
王亭文说:“如果我选择回台湾开始第一步的话,可能现在还是默默无闻。新加坡非常会做行销,虽然我卖台湾食品,但我是新加坡注册的公司,所以企发局还是把我们这个品牌连同其他中小企业一起带出去,集体的力量就更大,这是很多国家做不到的事。”
为了打响品牌,王亭文和学设计的妹妹决定跳脱传统思维,用新颖的方式去包装传统食物。因为亚洲食品较少以快餐的方式经营,姐妹俩认为不妨一试,用快餐的概念主打台湾炸鸡排、盐酥鸡及奶茶套餐。店里的干货全从台湾进口,鸡肉和蔬菜则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尼的。
2009年10月开设第一家店,开张第一天获热烈回响,令王亭文深受鼓舞。创业初期,一家四口全投入,大小事一脚踢,包括坐在小板凳上削地瓜、烫鸡皮、拔鸡毛。2014年,她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扩大规模,在印度尼西亚、中国、新加坡大概有30多家店,包括去年9月初在上海开设一家便当店,在新加坡的三家店则由自己经营,平均一家店的年营收近50万。
创业头三年,王亭文只雇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员工,但她深感服务没有到位,第四年开始聘用台湾员工。目前固定员工和兼职员工30多个,台湾人、马来西亚人、新加坡人各占约三分之一。按王亭文的观察,台湾人和马来西亚人各有强项。
她说:“台湾人服务很强,就是打从心里要把服务做好,让人觉得比较亲切,因为他们都是大学生,管理上面的概念也比较懂。马来西亚人在技术方面很强,他们很多十五六岁就开始工作,也都做餐饮业,炸东西炸得很漂亮。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配合。”
新加坡工资较高是王亭文招聘台湾大学生过来打工的卖点之一。她说,台湾近年来的经济大环境相对低迷,一般年轻人的起薪可能只有2万2000(新台币,约1000新元),买房买车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,他们感觉人生没有太大希望,就纷纷走“小确幸”路线,难有大志向。
王亭文鼓励台湾年轻人和台湾企业走出台湾,积极拓展国际观,不要以为走出去就只有中国大陆,不妨把眼光也放在东南亚市场。
她说:“一讲到台湾政府的新南向政策,对于台湾的企业来讲,走出去就只有中国(大陆)。其实早期去东南亚国家的台商都非常有钱,反而有很多台商去中国(大陆)是失败的。13亿人口市场很大很吓人,可以赚很多,但也因为市场大,很多人一下就做得很大,投资成本太高,卡在那边。”
王亭文认为,民进党政府的“新南向”政策不能太一厢情愿,应更主动地与东南亚国家接触,因为新南向政策要落实得好,必须要做好对接工作,双方都愿意配合才能见效。
她说:“你想嫁入豪门,那人家有没有要娶你呢?你们有没有一个产业是可以合作发展的?你有没有制造一个平台或者是对方帮忙创立一个工作坊?双方要一起接洽,有律师、会计师这些专业人士来辅导,这是要两方面一起做的,不然你叫台商拿100万台币过来也是淹死。”
王亭文评估,新加坡是“新南向”政策一个很好的起点,因为中英文都能沟通。而且,台湾人不太了解东南亚,觉得东南亚国家比较落后,却对新加坡的印象很好,知道新加坡的基础设施远超台湾,“连马习会都要在新加坡办”。
自称已百分百掌握“新加坡式英语”的王亭文表示,自己最大的优势是,在新加坡生活学会了新加坡的管理方式,懂得如何系统性地办事,同时又具备台湾人灵活多变的创意思维。练就了一些本领,又在亚洲和北美洲都浸濡过后,王亭文的一大心愿是推动台湾料理走向世界。
王亭文笑说:“我还没有变成新加坡人,但新加坡是我的转捩点,我在这里的学校考到人生中的第一个第一名。不过,我内心有一个部分还是‘很台湾’,很讲人情味。每次回台湾,我走进一家店都能和人聊很久。离开久了,你会有一种使命感,希望台湾的料理有更多人知道。”
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03:30 AM
文/沈泽玮
来自/联合早报